2010年11月2日 星期二

北管銅器介紹

※銅類樂器介紹: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1.多半是以「銅」、「錫」合金打造而成,都是節奏性的打擊樂器
          2.皆屬體鳴樂器
          3.依據演奏方式的不同,銅類樂器可分為棒擊式與互擊式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棒擊式:大鑼、鑼、響盞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互擊式:大鈔、小鈔

  
大鑼
1.也可稱為「銅鑼」
2.鑼面直徑約2.4~2.6台尺
3.中間突出稱「鑼臍」,鑼面垂直相接稱「鑼邊」
4.音色較音色長、遠、穩、沈
5.因體型和重量的原因,演奏時懸掛於鐵架或木架上,出陣時由  
   2個人扛著。
6.通常起音、結束的指揮是鑼,所以有人說「鑼聲夠響,一聲就
   壓倒對方,好的鑼聲也會把別人陣頭的板指 (節拍搶過來。」
7.宜蘭縣羅東「林午鐵工廠」,都專製北管大鑼 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1.相同於京劇的「大鑼」
       2.直徑約三十公分
       3.以木槌敲之
       4.音色聽起來清爽亮麗


 
響盞
1.相同於京劇中的「小鑼」
2.或稱「湯鑼」、「碗鑼」
3.直徑約為六寸半
4.鑼面較小,以薄木片敲擊
5.音色柔和、清亮,有活潑帶上滑音的效果,增添歡樂氣息


大小鈔
 1.又稱為「銅鈸」
 2.依體型大小分為大鈔跟小鈔
 3.直徑大約三十至二十五公分
 4.每副兩片,相擊發聲
 5.四周銅片振動發音,屬無固定音高樂器
 6.中間隆起部份如半球體,上有孔以彩布條穿過便於操作
 7.大小鈔音色差距不大 ,「大鈸」聲音宏亮而悠長。「小鈸」的
    聲響略微細碎 ,構造相似,發音清脆、明亮,宜表現歡樂、
    熱鬧的場面。

  *雙鐘、雲鑼、七音鑼:均屬打擊性樂器,並不常使用。



   銅器間的節奏關係

    1.小鈔是入門樂器,都是照著拍子直直走
    2.響盞在鑼鼓合奏的地位和通鼓類似,用來替拍點裝飾加花
    3.大鈔則打在重拍或切分拍位,常跟著大鑼的拍子進行
    4.鑼與大鑼的規則或不規則的節奏運用,配合大鈔與小鈔的
       變化,與響盞的裝飾性色彩,使其豐富熱鬧


   鼓詩和銅器的關係

  1.鼓詩是鑼鼓的重要入門 ,抄寫的用字有所不同,連傳授的唸法也不盡相同
     2.基隆、宜蘭、台北、花蓮的北管館閣多採用大鑼,中部館
        閣早期只有鑼,所以造成了部份鼓詩的不同。
     3.「匡」「亢」是指鑼打出來的聲音
  4.「七」是指鈔類,大多是指大鈔
  5.小鈔是照著拍子走,所以不會特別的去註記
  6.「乃」「呆」是指響盞
  7.「集」是指所有樂器同時發出悶音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
結論
   1.銅器會因為組成的團體跟演出的場合不同,在數量上而有所增加
   2.銅器在北管是必須的,因為喧鬧的鑼鼓可以為排場暖身,也可吸引
   行人的注意
3.各地部分的曲調或鼓詩運用的不同,但就曲目內容而言,仍屬同一
   個音樂系統
4.北管曲目中只記下該曲目的骨幹音,並無法看到鑼鼓的打法,所以
   我們都倚賴館先生或著是前輩的指導
5.北管鼓吹包含鑼鼓和大吹兩個部份,鑼鼓擔任段落間的連貫和旋律
   進行的節奏安插,大吹是樂曲的旋律,缺一不可且相輔相成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